敬請註冊 ... !    登入
關於本協會
登入
軟體品質資源專區
主選單
最新討論文章
討論區主頁
   軟體專案管理
     WBS與軟體專案規劃
無發表權

樹狀顯示 |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| 下一個主題 | 頁尾
發表者 討論內容
tyrone
發表時間: 2004-05-06 15:29
網站管理員
註冊日: 2003-04-19
來自: CSQA
發表數: 342
WBS與軟體專案規劃
  WBS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)是專案規劃的重要元素,我們在進行專案規劃的時候,常常犯的一個錯誤,就是從直接選擇一個專案發展的策略(或模型)(例如,Waterfalls、Incremental、Evolutionary,或者Spiral等),再設法套到專案裡,然後從這個模型所規劃的產出去訂里程碑。這種做法,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是不可行的。因為,不論是多大的專案,在產品上、技術上的決策,事實上遠比決定專案發展策略來得更為複雜。因此,我們在專案規劃上若是以過程為著眼,就算是採用的是Grand Design Strategy(亦即「瀑布式」發展過程),也將無法做完專案,因為你會陷在過程階段劃分的泥沼中,不知道專案的下一步該怎麼走。而就在這當中,耗盡了時間與預算。

  WBS是產品導向的,透過樹狀結構的方法,將專案產品分割,直到可以管理的最小單位(但也不能太細,否則會使整合與管理的成本升高)。接著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細分出來的工作項目元素,去估算工作時間、成本、所需資源、技術、相關風險。由於這些工作產品的項目是可以管理的,因此,我們也就可以從WBS轉出產品的組態項目(CI)。另外,我們也可以經由WBS的階層關係,了解各工作產品間的相互關係、工作次序等等。由此,我們就可以訂出整個專案工作網狀圖,並以每個工作的工時,訂出專案的要徑(Critical Path)。另外,每個工作產品都是以由上而下的設計、由下而上整合與測試的瀑布式開發方式產出。由於每個產品已經明確地劃分出來,因此,可以很明確地指派出去給功能單位,或開發單位負責實作。而最重要的是,專案的成本就可以精確地計算出來。

  產品在經過WBS劃分之後,我們就可以預判出專案的可能風險。以績效要求為例,我們要求系統的整體績效每分鐘應能處理1000筆資料,如果沒有以WBS來看,我們實在看不出來達到每分鐘處理1000筆資料的風險何在,但如果我們從WBS來看,我們會發覺,影響每分鐘1000筆資料之績效達成的風險,可能會有網路的問題、硬體的問題、資料庫的問題、系統架構的問題、程式設計的問題、甚至於使用者操作習慣的問題等等……。而種種這些項目都將會是專案管理的重要議題,相對於管理規劃、技術規劃、財務規劃、人力資源規劃、風險管理規劃等等納入專案管理計畫書的相對段落中。


----------------
引文: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見諸相非相。即見如來。

林泰龍
◎軟體品質協會 理事
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(TC21/SC3資訊軟體分組委員會)委員
Youtube Channel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yrone9304

b120430515
發表時間: 2004-07-07 17:15
Just popping in
註冊日: 2004-06-02
來自:
發表數: 1
Re: WBS與專案規劃
秘書長你好:

一般 WBS 的架構都是以軟體生命週期展開,因軟體生命週期有其發展順序,故可用於時程的展開、工作安排、成本估算等等....。

若依您的做法,是以專案產品為導向,不曉得要怎樣進行。例如:專案產品是人事系統,將其功能架構展成 WBS 模式,因 WBS 工作項目元素,彼此並無關連,故無法安排工作順序等等。

以上問題尚祈 秘書長指點迷津。
tyrone
發表時間: 2004-07-08 00:02
網站管理員
註冊日: 2003-04-19
來自: CSQA
發表數: 342
Re: WBS與專案規劃
  從軟體發展專案來看,初步的WBS是從功能架構轉過來的(從產品的生命週期來看,是系統需求分析、系統架構設計等階段的產出),對於獲取者(acquirer)而言,初步的WBS又會轉成SOW(工作條款),通常廠商(supplier)拿到的案子應該是已經有初步的WBS。如果獲取者無法發展初步的WBS,那麼,他們就該找另一個supplier來幫忙做這件事(找出系統的需求)。

  當然,廠商拿到初步的WBS還是要再經過一些確認及再發展的工作,將初步的WBS再向下展開至可以管理及指派給各產品組件開發小組作業的規模。這些被細分成為一個個Work Package的組件或工作項目,在執行時,就可以用生命週期的觀點(劃分成軟體需求分析、軟體架構設計、軟體細部設計、程式編碼與測試、軟體整合......)來劃分其發展的階段。以協助進度的掌握及報告。

  當然,有些標準文件,例如ISO 9001及ISO/IEC 12207會提醒你在發展階段的時候,要找一個適用的生命週期模型。這個工作對於發展初步或細部WBS都是有幫助的,因為有些隱含在產品發展期中的工作,可能是看不到、想不到的,例如,功能組態稽核(FCA)、物理組態稽核(PCA);另外,就是生命週期模型也會協助定出所謂整品的整合策略、交付時程、以及交付項目。但是如果僅從軟體生命週期過程的階段來劃分WBS,則是會有風險的(這是個人先前有應用的經驗,因此不再建議用這種方式),因為你定出的工作項目會是:系統分析、系統架構設計、軟體需求分析、軟體架構設計......,然後定出他們的duration,這樣做似乎是把系統開發的工作通通列入了,事實上並非如此,因為還有技術上的複雜度、相關的風險而產生的其他工作事項及產出,例如風險管理計畫,另外就是一些像產品組件的make-or-buy策略(哪些組件技術要自己開發、經由教育訓練獲得技術移轉,然後再發展自行發展產品組件,或者根本就是用COTS產品來代替)、以及相關的專案規劃及執行的作為,你可能就沒有辦法在先前就考慮到,而且,這些多半是因為交付的產品或服務需求特性所引起的。

  有關於您所指WBS工作項目元素彼此沒有關連,無法安排其先後順序,其實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,以您所提的人事系統為例,系統被展開成為五至六層的WBS及組件之後,你會獲得的東西除了工作項目之外,當然還有組態管理的整個架構,你可以從中挑選出要納入構型管理制度中嚴格控管的項目(這段是題外話,但的確就是如此),另外,劃分時,有個原則:「有拆解出來的工作,就會有將之整合的工作」。而彼此先後的關聯,是會受到合約要求的影響,例如,甲方要求先交付系統的哪些功能,這些功能要先設計、實作、整合及交付;會受到組件設計的自然律的影響,甲功能與乙功能之間需要丙介面才能夠運作,要先發展丙介面、甲功能、還是乙功能,這也許又與您的資源及人員技能水準會有關聯;會受到測試策略的影響,例如採用的是由上而下、由下而上或是骨架式測試策略?外界環境的影響,例如,某些開發中會使用到之軟硬體組件交付的前置時間(lead time)(向其他的廠商採購,運用在專案的產品當中)....,這些都是工作間關連的來源。

  在實務上,有了WBS之後(從功能架構轉出,以及生命週期模型的工作要求與產出),將WBS映對至ISO/IEC 12207主要生命週期活動與工作、CMMI的工程PA、專案管理PA、支援PA中的SP;或ISO 9001品質管理制度第7章產品實現部分的要求項目,就可以彙整出整個專案全部的工作項目(tasks)。此項工作可以使用WBS與軟體生命週期工作矩陣交叉考慮而達成。相關做法個人於92年4月份有關於ISO/IEC 12207在專案中的實踐方法研討會中已經說明。 
 


----------------
引文: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見諸相非相。即見如來。

林泰龍
◎軟體品質協會 理事
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(TC21/SC3資訊軟體分組委員會)委員
Youtube Channel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yrone9304

admin
發表時間: 2005-09-22 08:50
網站管理員
註冊日: 2003-04-03
來自:
發表數: 89
Re: WBS與軟體專案規劃
工作分解結構分析 WBS (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)是軟體專案規劃很重要的關鍵工作 !

關於如何發展 WBS,可以參考 MIL-HDBK-881,有詳盡的說明。
jessie
發表時間: 2005-09-22 09:55
Just popping in
註冊日: 2003-06-25
來自: 景華管理顧問(股)公司
發表數: 1
Re: WBS與軟體專案規劃
有時候大家都有點誤解, 藉這個機會來討論. 我的看法是 :

Product WBS 產品的工作分解結構 - 在收到及討論需求的時候, SA 會根據產品的最終想要達成的目標, 將產品依據技術及產品發展的過程順序, 展開詳細的 Work Package (也可以翻譯成工作包). 這裡要分為兩大區分, 一邊是產品本身的分解, 另一邊是發展/開發產品的工作分解.

For example, 要做一個 ERP 系統, 這個系統的 Product WBS 應該是:
1. 以產品達成的模組設計所展開的工作包 (module, interface, unit, .....)
2. 要發展這個系統所需要的其他工作的工作包 (Planning, testing,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, ...)

有了 Product WBS 的展開, 就可以根據每一個 Work Package 來估算所需要的 : 時間, 資源, 人力, 成本. 這個時候也可以判斷是否要委外開發或是採購現成的元件或產品.

經過估算後, 就會要考慮要用哪一種 life cycle model 了, 是要用 waterfall, 還是 spiral 等等, 不同的 life cycle model, activity 的順序也會不同.

一旦決定了 life cycle model, 也就等於決定了每一個工作包, 依據實際執行工作的順序, 排列成 activity list. 而這個 activity list 就是常見的, 用 Microsoft Project 工具所排列的專案計畫工作項目清單.

這樣解釋不曉得通不通 ??
Austin
發表時間: 2005-09-22 21:52
Just popping in
註冊日: 2005-09-10
來自:
發表數: 2
如何規劃與監控專案工作分解結構(WBS)?
專案的主要目標是在達成可交付給滿足客戶或使用者期望的Deliverables;而非只是一堆活動的組合。

以產業標準Best Practices的角度來看,PMI PMBOK 3rd Edition(2004)在Project Scope Management 其中5.3 Create WBS – subdividing the major project deliverables and project work into smaller, more manageable components.

PMI在2001也發表了第一個Practice Standard for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s的實務標準,並且將在2005更新。這些內容可以做為實務參考的一些方向與論點。

據知中華民國軟體品質協會近期將會開設一個課程來探討這個主題:

◎專案開始時如何正確的建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(WBS),這將是團隊指派、範疇控制、軌道遵循與有效控制的關鍵。
◎如何正確的使用Top Down方式建立WBS ─ 重點在於分解範疇成為可量測的結果架構,先將專案最終目標與結果的Deliverables,分解成高階層的結果,再將其做工作指派。
◎如何避免以錯誤的方式建立WBS:一般常犯的錯誤是由專案經理獨自列出專案中應做的一堆事情,然後每個關係者接著提出他們要做的事與需求,這樣會使專案增加不須要的工作,並且將使專案範疇持續擴大。
◎如何經由良好與正確的WBS建立方法,使專案經理能控制範疇並滿足使用者與客戶的需求。
◎如何讓專案的執行者可練習策略控制而不用做細微的管理。
樹狀顯示 |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| 下一個主題 | 頁首

無發表權
 
-=協會通訊地址:330047 桃園市桃園區大林路100號6樓 =-
電話:(03) 367-8567 電子信箱:register@csqa-tw.org.tw=-
-=本網著作權為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品質協會所有,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=-
Powered by XOOPS , Twe76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