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請註冊 ... !    登入
關於本協會
登入
軟體品質資源專區
主選單
最新討論文章
討論區主頁
   軟體工程管理
     Configuration Item
無發表權

樹狀顯示 |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| 下一個主題 | 頁尾
發表者 討論內容
joker
發表時間: 2009-04-02 14:42
Not too shy to talk
註冊日: 2006-12-22
來自:
發表數: 31
Configuration Item
請問何謂CSCI與HWCI?
CI與Line Replaceable Unit(LRU)是否友直接關聯性?
對於專案而言,應該在那一份文件可以看出所有的xxCI?
xxCI應由買方或賣方訂定?
是否有標準可參考?
與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否有關聯性?
就專案發展管理而言,應於何時確定xxCI?

tyrone
發表時間: 2009-04-15 11:41
網站管理員
註冊日: 2003-04-19
來自: CSQA
發表數: 342
Re: Configuration Item
CSCI-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 電腦軟體組態項目 (或電腦軟體構型項目)
HWCI-Hardware Configuration 硬體組態項目 (或硬體構型項目)
以上兩詞其實是舊式的軍用標準的術語,可見於MIL-std-973、MIL-HDBK-61、MIL-STD-2167、MIL-STD-498等等1994年以前發行的工程(系統工程與軟體工程)有關的標準中。在MIL-STD-498"脫下老虎皮,解甲歸田"成為EIA/IEEE J-std-016時,已將這些用詞改為商場用語,而在ISO/IEC 12207:1995年問世後,該相關用詞實際上已改為軟體項目(Software Item)。
CI-Configuration Item組態項目,實際上是為了產品的有效管理,在組態管理的思維下設計出來的一種產品識別與管理術語。從產品管理或組態管理的角度而言,其劃分的方法與其管理有關,並沒有一定。以實際的例子而言,美製的戰鬥系統,整體是一個CI,但是法製的戰鬥系統卻分為六至七個CI。
CI與Line Replaceable Unit是有關聯,但是其關聯性並非建立在組態管理上,而是系統的維護上。因為,CI只是一個用於組態管理的概念詞,實質上指的是一個產品(product)或是產品組件(product component),而Line Replaceable Unit,指的也是一個可在現場替換的單元。其可能設計成一系列可以替換的模組,當模組損壞時,可以立即抽換,在軍方使用的MCS戰鬥系統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,一個戰鬥系統裡有數部相同的Console,只是裡面跑的程式不同,在整體系統中負責不同的任務,當其中一部Console壞掉時(可能只是一塊模組戰損),而且它又負有戰鬥系統組合的重要角色時,那麼就可以直接拿其他console中相同的模組抽換掉,即可立即恢復戰鬥功能。當然也可以將該Console的軟體轉移至另一部可用的console上,此即整體模組的替換。
xxCI可以由獲取者或供應者決定,因為一個CI就是一個產品的識別,但是,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可能很長,此期間又需要有保養與維護的需要,因此,可以從納入獲取者的後勤補保體系的角度去要求,發展者在發展時,就遵循獲取者的後勤補保體系編訂CI識別。當然,有些一般商用現成品,很容易就可以從商場上購得補充,就可以不需要考慮。如果獲取者不限定,則供應者/發展者是可以基於自己內部管理的需要編訂CI。
所有的標準(例如MIL-STD-973、MIL-HDBK-61、IEEE-STD-1042、IEEE-STD-828、EIA-836、ISO/IEC 12207/15288等)僅訂出了組態管理的一些常規、指導原則、應履行的工作,至於CI的劃分與真正的管理實務,仍需要依據獲取者或供應者組織內部需要自行律定。
就專案發展管理而言,各項CI應在專案開始時即定出組態定訂的原則,隨著WBS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)的產出與細分,CI項目就愈來愈明顯。而CI的項目,就在WBS的架構上,幾乎每一個WBS元素就可以訂為一個CI項目。


----------------
引文: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見諸相非相。即見如來。

林泰龍
◎軟體品質協會 理事
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(TC21/SC3資訊軟體分組委員會)委員
Youtube Channel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yrone9304

RCI@Taiwan
發表時間: 2009-10-19 02:58
Not too shy to talk
註冊日: 2008-04-20
來自:
發表數: 24
Re: Configuration Item
抱歉,很少上來,(上一回是來註冊)

雖然小弟已離開至少18年,然仍有幾件事情澄清

美製戰系,整體並非完全是一個CI,而法製的戰系其CIs數應高達數十

MCS的軟/硬體恐怕也不是那樣子,軍事茶館那邊已有討論,且有原設計者漢威公司公開發表的論文片段說明(這是不涉及軍機的部份)
http://taiwanbbs.org/cgi/index.pl?b=mil,s=120,m=1148537491#r196
http://taiwanbbs.org/cgi/index.pl?b=mil,s=120,m=1148537491#r197
http://taiwanbbs.org/cgi/index.pl?b=mil,s=120,m=1148537491#r199

以MCS的軟體為例,其上面至少有2-3個CSCIs(指單純的DCU而言),若為操控台,則其為顯控要多出1-2個CSCI(看如何分工及管理)

事實上,MCS每一Console的軟體為完全identical,當某一Console(例如AAW)故障時,任一正常之Console(例如ASW)均可直接補位,無需"抽換模組"或"移植軟體"

CI其實是美國軍方所特有,在美國政府打算將CI「脫下軍服」的那段期間,第一個使用Software Item/Hardware Item代替CSCI/HWCI的是J-std-016
而ISO/IEC 12207:1995似乎與Software Item無關

若小弟沒記錯,協會的會員中應該有人參與過MCS軟體撰寫(或維護),可向他請教

以上敬請參考
tyrone
發表時間: 2009-10-19 18:42
網站管理員
註冊日: 2003-04-19
來自: CSQA
發表數: 342
Re: Configuration Item
在這個命題當中,美軍戰系是否真的當成一個CI,並非重點。另外談到MCS與戰鬥系統的發展,只是在軍中曾經參與了訓練與計畫管理的工作。
在本項描述當中,需要傳達給讀者的乃是:CI沒有一定的劃分方式,可以根據產品的結構層級與工作的劃分去規劃CI,重點在於能在專案及產品的生命週期(包含營運與維護)當中有效的管理,並對系統的營運與維護提供支援。

至於所謂CI被「脫下軍服」,或者「解除武裝」的故事,只是因為ISO/IEC 12207正式發行之後,美軍已經不在做自行發展標準給業界使用的工作,並將MIL-STD-498移給EIA/IEEE,經由P1498專案,成為EIA/IEEE J-STD-016,這是一個暫行標準。在將MIL-STD 498改為民用版本EIA/IEEE J-STD-016時,配合形態的改變,將軍方用語轉換為民間用語,亦即使用Software Item/Hardware Item代替CSCI/HWCI。這個作法有其過渡性的目的。但基本上,認為美國軍方已經不再使用"CSCI/HWCI",可能並不能那麼武斷,因為至少在2001/2002年右左,個人所取得美軍DII/COE 相關項目(items)的SRS文件時,仍然使用CSCI/HWCI的用法。

當然,ISO/IEC 12207:1995中使用Software Item的故事,個人並不是很清楚,但根據一些文件中,可以知道,ISO/IEC 12207並非1995年才"出現",其發展與沿革,可以追溯至1987年,而1987年美軍尚有2167A,MIL-STD-498是於1994年12月4日發行,J-STD-016則是在1995年9月30日發行。所以孰先孰後,只是一個標準沿革上史的知識而已。或許我們使用標準時,應該要注意的是這些"管理作法"的本意,及作法實作的實務吧。 


----------------
引文:

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見諸相非相。即見如來。

林泰龍
◎軟體品質協會 理事
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(TC21/SC3資訊軟體分組委員會)委員
Youtube Channel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tyrone9304

joker
發表時間: 2009-10-22 10:06
Not too shy to talk
註冊日: 2006-12-22
來自:
發表數: 31
Re: Configuration Item
是否有CMMI-Level x公司能分享如何由System Requirements之 “Functional” allocated至HWCI與CSCI之經驗?
RCI@Taiwan
發表時間: 2009-10-26 23:37
Not too shy to talk
註冊日: 2008-04-20
來自:
發表數: 24
Re: Configuration Item
您的這個問題嚴格講比較接近「系統工程」範圍,若非系統工程類的CMMI(SE),不見得能講得清楚

反之,講得清楚的,亦不見得非CMMI(SE)不可

您的問題是「系統設計」的工作項目之一,在此之前您需要先進行「系統架構設計」與「行為設計」(498用語)或者說「初步設計」(2167A用語)

「系統架構設計」將系統細分成次系統(Subsystems)或節段(Segments),....然後再往下細分....直到(最底層的系統)CIs

這個"細分"的工作並不一定要由單一角色完成

對於大型系統,您可以只作上面幾個層級segments,然後就可"分包"出去

此時的Requirements Allocation工作便只要到您所看到的那個(最底層的)segments即可

各segments的"分包者"可以個接下去進行segments的"系統分析"產生其"Segments Specifications"

再進行"Segments之架構設計"....如此一直到CI層級

有了CIs以後才是您的需求配置問題,這屬於系統的「細部設計」

一篇(系統工程方面的)論文資料連結如下,這裡面所述應該對您的問題有幫助....

http://www.cs.umu.se/~jubo/Papers/INCOSE06a.pdf
The FAR Approach – Functional Analysis/Allocation and Requirements Flowdown Using Use Case Realizations
樹狀顯示 |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| 下一個主題 | 頁首

無發表權
 
-=協會通訊地址:330047 桃園市桃園區大林路100號6樓 =-
電話:(03) 367-8567 電子信箱:register@csqa-tw.org.tw=-
-=本網著作權為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品質協會所有,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=-
Powered by XOOPS , Twe76.net